五岳歸來不看山,黃山歸來不看岳,。黃山以其“五絕”的奇景和博大的徽文化蜚聲海內外,被譽為“天下第一奇山”。黃山奇景代表著江淮山河之美。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征,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。
黃山,古代稱為“天子都”,因為它雄偉秀麗,又神秘莫測,是天帝和神仙的居所。到秦代,人們根據它的顏色又稱為“黟(yī)山”。那么,后來為什么又改叫“黃山”了呢?據說是因為黃帝曾在此煉丹而得名。
黃帝又稱軒轅氏,是部落聯盟的首領。他帶領我們的祖先養蠶、制造舟車。時光飛逝,黃帝到了老年,可他還有許多事情要辦:河流需要治理,土地需要開墾,禽獸需要馴化等等。為了長生不老,多為百姓辦好事,黃帝便派浮丘公為他尋找煉丹的地方。浮丘公走了三年才回來,告訴黃帝:“江南有一群高山,只因山上多是黑石,叫黟山,那里可以煉丹。”
于是,黃帝帶領浮丘公、容成子和一些臣仆來到黟山,壘石造屋,又砌煉丹爐,然后去采集煉丹所需的草藥。
黟山有七十二座陡峭的山峰,有的地方連猴子也難上去,可軒轅黃帝卻踏遍了每一寸山崖。到后來,所備的糧食吃完了,只能靠摘野果充饑,很多人忍受不了那份苦,偷偷跑走了,最后只剩下黃帝和浮丘公、容成子三人。
他們經過九年千辛萬苦的尋找,才采集齊煉丹所需的草藥,又打了一眼井,掘開清冽甘甜的山泉,這才開始煉丹。三年過去了,原來準備好的柴快要燒完了,仙丹還沒煉成,煉丹臺附近的樹已被砍光,浮丘公和容成子只得到遠處去砍柴,黃帝一人看守爐火。黃帝把最后一塊松柴填進了爐膛,浮丘公和容成子還沒回來,眼看火勢越來越小,一旦熄滅,將前功盡棄。黃帝便把自己的一條腿伸進爐里當柴燒,終于煉成了仙丹。這時浮丘公和容成子也趕了回來,把黃帝的腿從火里救了出來。三個人吃了仙丹,果然脫胎換骨,飄然成仙了。
因為黟山是黃帝煉丹的地方,人們就叫它“黃山”了。黃山七十二峰中就有以三位仙人命名的軒轅峰、浮丘峰、容成峰。桃花溪中還有他們煉丹時用過的丹井、藥臼。